首页
>业务工作>应急救援>救援队简介
秉“小而精”理念 做“实而专”工作——山东省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6-03-14 15:58信息来源:中国红十字报浏览次数:

   2月22日一早,济南市红十字会赈灾与救济处工作人员杨军准时走进办公室,右脸和脖子上多了几道长长的新划痕。“救援队又出任务了?”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询问,因为这已经不是杨军第一次出任务后带着伤来上班。

   2月21日傍晚,当地5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济南市龙洞风景区爬山迷路被困,龙洞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时间联系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7名队员迅速响应集结令,到达景区展开救援。被称为救援队资深“编外”队员的杨军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救援。22日凌晨1点15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搜救,5名学生成功获救,身体状态良好,几名队员却受了不同程度的刮伤。

  如果不是杨军脸上的划痕,这次救援也许就像以往无数次救援一样,悄悄地结束了。踏实做事、专注工作、低调做人、不求名利,是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从2012年5月建队至今,一直保持的作风,尽管他们现在已是泉城济南小有名气的志愿者队伍,先后获济南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济南市文明办、齐鲁晚报等评选的“责任市民”和山东省组织部、文明办等“4个100”中的“最佳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抓管理靠规范树形象

  傅学杰是一位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2011年,他和其他几名户外运动爱好者组建了一支名为“泉城救援队”的民间救援队伍。2012年5月,济南市红十字会为该救援队授旗,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现有骨干队员27人,队员200余人。他们大多具备野外搜救、攀登、救护、通讯等专业技能,在山地、城市、危险水域、灾害救援等方面保护着泉城市民的平安。

  救援队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救援队章程》《救援队队员考核管理标准》《救援队新队员入队管理制度》以及《救援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从规范队员着装、行为规范,团队及个人携行装备等细节入手,以制度促管理,以严谨规范的救援行动树形象。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救援队还制定了《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救援预案》,通过学习其他省市红十字救援队的先进经验,确立了发展“山地救援为主、水上救援为辅”、打造一支“小而精”队伍的理念。救援队现下设搜救组、通讯组、综合保障组和秘书组等四个组,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便于信息发布和公益宣传,设立网络论坛“泉城救援队”,论坛分设制度公示、队员考核、队内事务、救援进展、学习交流等子模块,让公众及时清楚地了解救援队的各项规定、队内事务、队员考核细则,接到救援任务时及时上传行动时间表和救援进展图片,便于民众参与和接受社会监督。每次参加救援,救援队员必须统一穿戴市红十字会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救援队服和红十字徽章。

  为增强救援能力,救援队员苦炼内功,每年开展野外及灾害救援训练30余次。由于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为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救援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将理论授课时间安排在周六、骨干队员必须严格出勤和请假制度、训练迟到10分钟罚做30个俯卧撑等。

  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服上衣左侧胸口处设计有一条长约12厘米、宽2厘米的黑色条带,不同队员的衣服上,该黑色条带处佩戴着不同样子的徽标,有的代表取得了省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书,有的代表该队员为某队组组长,有的代表该队员具有某项专业医护技术。“增强队员的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很重要,这是我当兵14年从军队制服上得到的启发。”傅学杰说,下一步,他计划为队内被济南市红十字会评选出的星级志愿者颁发徽章。

  救援队还为队员制定了贡献志愿服务时间的“时间银行”制度,将队员参与救援训练、实地救援和省、市红十字会组织活动的时间累积起来,按照时间长短对队员给予奖励。比如外出参加交流培训的机会,救援队会按照累积志愿服务时间的长短排序,前几名队员毫无疑问会获得优先权,如遇弃权,再依次顺延。“这样就做到了制度管人,也激发了队员们参与训练和救援的积极性。”傅学杰表示。

  出成绩被关注获认可

  济南三面环山,虽海拔不高但悬崖峭壁密布,是济南市甚至周边地区广大驴友和户外爱好者的探险圣地。尤其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龙洞风景区,有济南“百慕大”之称,5年困人44起。从2012年建队以来,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已在景区、荒山和黄河河道完成救援保障任务百余次,成功救援、引导出遇险者两百余人次。2014年至今,共接到求救电话60余次,电话引导群众脱险百余人次,直接救援群众40余人。特别是2015年5月至10月,救援队夜间在龙洞风景区救援群众5次15人,省、市各大媒体对此做了连续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救援队还配合政府应急部门及红十字会完成其他应急任务。2012年,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代表济南市应急办出色完成了“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交流会”应急演练任务,得到与会领导高度认可。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强烈地震,救援队派出7名队员于黄金时间期内赶赴灾区,参加地震救援任务,接送医疗队、运送食物、协助交接济南市红十字会赈灾物资,队员们的出色表现受到当地政府及民众一致好评。2013年至2015年,每年5月参加在济高校大学生举办的“百里毅行”徒步活动,为学生提供安全培训、应急保障和紧急医疗救护。此外,还多次完成各大高校相关活动的保障任务,以及图书捐赠、公益净山环保行动和其他公益活动。

  结合市红十字会“三救”核心业务,目前,救援队正将开展的义务宣传户外安全知识、培训个人救护技能与“三救“中的”应急救护“有机融合,为济南市东方双语小学和部分高校学生开展救护培训。

  几年来,救援队不断发展壮大,救援实力逐步增强。2013年至2014年,济南市红十字会先后派出救援队3批16人次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展的水上救生训练,16人全部获得总会颁发的水上救生员证书,其中两名队员还获得了水上救生教练员资质。2015年5月,“济南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正式成立,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同年4月份,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章丘训练基地正式挂牌,利用章丘周边资源,培养和接收当地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加入队伍。章丘基地的建立,增强了应急救援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扩展救援半径提供了有效支持。

  探索中求创新谋发展

  2月21日晚龙洞风景区救援行动中,接警的龙洞派出所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是救援队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工作创新。根据龙洞风景区险情频出的情况,救援队积极主动与龙洞派出所联系,将救援队的400-0017995救援电话与110实现联动,成为 110的专业救援力量。110接警后,同时拨通400电话,绑定个人手机的救援队四名骨干队员就能及时接到险情报告,并在第一时间通知队员集结,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出事地点,展开救援。

  “这一创新有效补充了政府机构在应急救援方面的短板,是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得力助手的有力体现,获得济南市、历下区政府高度评价。”济南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鹏表示。

  经过多次救援总结,救援队认为“预防为主、救援为辅”的理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救援队开展了深山“设标、救援、救护”公益活动,先后在龙洞、灵岩寺、佛慧山等驴友可能涉足的岔路口和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段设立爱心路标。仅在龙洞风景区附近,救援队就设立了30多个指示牌。“每块指示牌都有编号和精确的GPS坐标,岔路口指示牌上有手绘的简要地图,在一些落石、悬崖等危险地段,还用警示牌做安全提醒。”傅学杰说,“指示牌上有400求救电话,如果遇险可以向我们求助,说出指示牌编号,救援人员就能更加迅速地找到遇险者。”截至2014年,指示牌已经覆盖了济南多条户外线路,收效良好。“爱心路标左上角醒目的红十字标志也有效宣传了红十字会,得益于此,近几年市红十字会在济南百姓心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大大助推了我们的公信力建设。”刘鹏说道。

  谈及下一步发展,傅学杰表示,救援队将继续整合济南户外俱乐部、车友会等一些民间救援团队,吸纳一些无线电爱好者、救护、心理疏导及其他技术型人员,组成更具专业救援能力的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加强志愿者身体素质、专业技能的培训,向具有国际水平的救援团体看齐。“当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娘家’市红十字会的支持和帮助。”傅学杰说,除了每年为救援队更新装备、购买服装,2015年,市红十字会还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为骨干队员购买了人身保险,“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今年是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年’,作为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之一,市红十字会将继续从多方面支持救援队建设,力争将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打造成全国一流救援队,让其成为济南市红十字会的一张名片。”刘鹏表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