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清区准大学生于文月家的墙上,58张奖状引人注目,从幼儿园到高三,从墙面到墙顶,14年来,于文月的父亲每年都要拖着残疾的右腿,架着梯子把女儿的奖状贴到高高的墙上,虽然父亲不认识奖状上的字,但这仍然是他每年最开心、最愿意做、最神圣的事情。家住长清区于家盘村的于文月,父亲自幼残疾,母亲患病神志不清难以自理,全家仅靠89岁的奶奶照料。家庭生活的艰难使于文月从小就与众不同,她勇于面对正视现实心灵健康阳光健谈,家中墙上58张奖状记录了她求学之路的光辉历程,今年她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泰山学院。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开朗乐观礼貌的心态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她在谈及未来时表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定会努力学习,“等工作后一定要带着90多岁的奶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奶奶尝尝那些没吃过的美食。”资助像于文月这样面对困境勇敢乐观的学生、助力他们开启美好生活,是济南市红十字会长期以来开展“学党史——我为困难学子办实事”的行动宗旨。
8月11日,济南市红十字会第九季“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第二站走进长清区、南部山区,实地走访慰问4名困难准大学生。受助学生代开宇,母亲和姐姐身患残疾,家庭收入来源于父亲打零工,她始终保持乐观地微笑,9月初她将怀着对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敬佩,怀揣对地质专业的热爱奔赴长江大学开启大学生活。受助学生李庆祥,父亲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右手残疾,爷爷奶奶突发疾病留下后遗症,全靠母亲在家照顾,家庭收入全部来源于父亲拖着残疾身体打零工,李庆祥说他的座右铭就是“奋斗能够弥补一切”,他凭借不懈奋斗,考入了信阳师范学院,并立志要用知识来改善家庭生活。受助学生刘洪泉,母亲身患癌症,因经济困难全家收入靠父亲打零工,同样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科技大学。
“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是2013年由济南市红十字会打造的爱心助学品牌,旨在充分动员社会爱心力量,资助家庭困难的准大学生。在9年时间里,济南市红十字会已投入134.15万元,资助282名困难家庭优秀学子进入大学,“为青春助力、为梦想加油”的行动口号已经深得泉城人民传扬和称赞。市红十字会今年将对27名家庭贫困的济南户籍准大学生,及东西部对口协作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10名贫困学子,每人资助助学金5000元,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再启征程!(图/李克利 文/吕恺宁)
图1 于文月家中的五十八面奖状
图2 市红十字会赈灾与救济部副部长张树国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图3 长清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顾建美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图4 市红十字人道资源动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克利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图5 受助学生向济南电视台记者回顾她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