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走进长清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开展“上一线、察实情、练本领、促发展”群众工作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品牌,8月18日,赈灾与救济部党支部“上一线、察实情、练本领、促发展,红十字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暨“赓续红色血脉、关爱群众健康”系列行主题党日活动第二站走进长清区。会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成海,市管干部、二级调研员苏周德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长清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波,长清区平安街道副处级领导干部成红园、滨河社区党委副书记孟炎炎,山东光正眼科医院、济南鲁味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爱心单位以及红十字志愿者共同参加活动。
支部一行首先来到长清区张夏街道石店村和桃园村,联合济南电视台“热心姊妹花”栏目开展第十季“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走访行动,弘扬困难学子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面向未来勇攀高峰的积极态度。
“虽然我和妹妹是留守儿童,但爷爷奶奶给了我充足的爱。” 受助学生小然幼年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她和妹妹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她的爷爷十二年前检查出癌细胞扩散,医生说可能只有半年寿命,他说:“我不能看着孩子没人管,我要看着孙女长大。”没钱看病,只能去附近山上采些草药治疗,靠着这股意念,小然的爷爷活到今天依然身体不错。小然今年也争气地考入济南大学,一家人乐开了花。采访过程中小然一直很乐观,但被问到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时,一向坚强的小然突然泣不成声,她说:“爷爷奶奶为了我和妹妹吃了太多的苦,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他们。”同行的山东光正眼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洪梅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了解到小然的家庭情况后,从自己钱包中拿出1300元钱交到小然手中,叮嘱她照顾自己和老人。
受助学生小琪的遭遇与小然类似,小琪还不会走路时父亲就去世了,3岁时母亲改嫁,从此便跟着身体不太好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全家靠低保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维系生活。懂事的小琪学习非常刻苦,今年考入青岛城市学院,立志要创造美好的未来,报答爷爷奶奶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并把这份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刘成海勉励他们,进入大学要更加努力学习,要保持对生活热爱的初心,把这种积极的心态保持下去,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山东光正眼科医院的专家为受助学生家庭进行了眼科义诊,为符合白内障治疗条件的老人制定了免费治疗方案,为受助学生安排免费配制眼镜。济南鲁味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参与走访活动,并为受助学生家庭送去礼盒礼卡等慰问品。
下午,支部一行来到“三联系三调研”对口单位平安街道滨河社区调研座谈,并为社区带来部分米面油等慰问物资。双方党组织负责人互相介绍了各自党建和业务工作开展情况。针对街道社区提出的拓展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为居民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学生防溺水教育等需求,会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成海组织支部现场开展专题研讨,查摆红十字会机关在转作风、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商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举措,并对社区关切一一做出回应。刘成海指出,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始终致力于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品牌,创新推动红十字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普通群众,这次“三联系三调研”走访让赈灾与救济部在业务上与滨河社区实现了精准对接,对提升党建与业务水平有极大的促动作用,也为更好服务社区群众打开了切入点。
随后,双方党组织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现场签订了《党支部联建共建协议书》,共同决定双方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结对为党建共建单位,通过开展“加强交流,共同进步”“深入一线,解难纾困”“资源共享,提升素养”“主题实践,增进互动”4个方面的共建行动,深入推进红十字工作融入新时代社会治理。
调研期间,赈灾与救济部协调山东光正眼科医院为滨河社区居民开展眼保健知识普及宣教、义诊活动,现场服务群众40余人,为其中9人申请了市红十字会与山东光正眼科医院联合开展的“红十字光明行”白内障复明工程,将于近期赴医院进行免费白内障手术治疗。
这次主题党日行动,是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上一线、察实情、练本领、促发展”群众工作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对于进一步找准支部更好服务创城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路径,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1 会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刘成海为受助学生颁发助学金
图2 支部党员与受助学生家庭
图3 支部党员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图4 开展“三联系三调研”座谈
图5 签订党建联建共建协议
图6 活动合影
图7 山东光正眼科医院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