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初,济南市当天实现两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来自济南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张云浩和临沂大学的济南籍的硕士研究生周玉豪,两人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张云浩成为山东省第1425例、济南市第15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玉豪成为山东省第1426例、济南市第1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采集现场,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李国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勤,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宁,济南市济阳区副区长(挂职) 赵明亮,济南起步区社会事业部部长杨光明,临沂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华,比亚迪集团总裁办行政部经理王超等相关同志专程看望两名捐献者,感谢他们为挽救血液病患者所做的无私奉献和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所畏惧的勇气。
第158例张云浩,“生命的种子”,在“髓缘”中长守
有幸成为济南起步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要追溯到2018年6月的那个机遇,张云浩从媒体平台上看到红十字会正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得知捐献的意义后,他专门到采集点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样的留存,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从那刻起,他觉得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他说:“我献出这10毫升的血样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什么叫坚守,我也真正感受到,我的身体又承载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其实,这颗 “生命的种子”,在张云浩上初中时就已深深的埋在了心里,当时,在初中的生物课上,他就对干细胞移植有所认知,对生命怀有无比的敬畏。因长期在外地工作,但不管走哪里,他都会坚持无偿献血,从2008年至2023年,张云浩曾在安徽、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达4800毫升。
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在平凡中坚守。早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对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张云浩来说,是他始终难忘的经历,当他看到电视画面里被地震摧毁的家园和逝去亲人的同胞时,他义无反顾的直奔献血车,先是献血400毫升,而后又捐款400元,这些钱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张云浩来说,已经是半个月的收入,但他却一点都不后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失去家人的灾区同胞得到了慰藉。
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部分县市都遭受了水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张云浩看到新闻里受灾群众流离失所的画面,他毫不犹豫的驱车6个小时来到新乡张乡周边,协助当地救援队进行物资发放,协助受灾群众进行安置转移等工作,后来因为长时间泡水导致皮肤病发作,被迫返回济南休养。2022年初,在济南工作的张云浩也第一时间加入疫情防控的行列,主动联系起步区疾控中心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采集、维持现场秩序、转移隔离人员、疫区消杀等工作。
在平时,他也是大家心中的“榜样”,比亚迪公司经常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对从安徽来济工作的张云浩来说,如果有点休息时间,能回家看看父母陪陪孩子才是他应尽的义务,但他却把休息的时间用在了做公益和帮助别人的身上。
张云浩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他开启新的生命之光。”张云浩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了责任和担当,用平凡的善举和行动践行了生命的延续,为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勇敢的伸出手臂,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献出一颗“生命的种子”。
第159例周玉豪,25岁,我的青春我做主
目前,就读于临沂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的周玉豪,具有新时代年轻人敢闯、敢拼的性格,他说:“献血不仅是一种救助行为,更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献血不仅有全血捐献,还包括血小板和其他血液成分的捐献方式。这些知识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帮助他人。从前,在我的青春相册里,每天除了学习生活、做实验,好像从没有让我特别骄傲和难忘的事情,今天,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儿,我要为我的青春留下这难忘的瞬间。”
2020年11月,周玉豪在读本科期间,他第一次进行无偿献血,同时,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然而,非血缘干细胞的配型率极低,但周玉豪非常幸运,能用自己的干细胞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详细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流程后,周玉豪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将自己的决定告知给父母和学校的老师,当他得知自己的老师也曾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时,这也更坚定了他做这件事的意义,有了老师的榜样,周玉豪的父母也让他放心捐献,这离不开老师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在周玉豪捐献前,各级红十字会也对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心。
注射动员剂后,周玉豪的反应明显,但他能以平常心对待,这得益于曾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们,及时向他分享自己的捐献经历和自身感受。“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我深刻理解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真谛。我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来定义青春,通过实际的奉献来表达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在我25岁这个青春的年龄,我不仅成为了济南市第159例、济阳区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重要的是,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聚集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青春不仅是自我成长的时期,更是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爱与希望的时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份青春都充满意义和价值。”周玉豪说。
任何事情的价值都源于其相互的链接之上,比如造血干细胞捐献,那份血样就如同一粒焕发生命的种子,它点燃了周玉豪心中的青春之火,也点燃了患者的生命之光。
目前,济南市已入库志愿者2.2万人,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59例。为倡导捐献者无私的大爱精神,2023年我市出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见义勇为表彰政策,将2022年7月1日以后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列入济南市见义勇为表彰范围,首批24名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被授予“济南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同时,积极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三免政策”为捐献者申报“荣誉卡”,争取将外地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在我市落户或长期在济南工作生活的捐献者纳入济南“三免”政策范围。2023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做好全流程服务保障,动员区县红十字会做好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提升志愿者库容量,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新局面。
参加活动的还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光,济阳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鞠华,济南起步区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卫生健康办公室主任付延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王焱、护士长田敏,济阳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勇,临沂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宋静等相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