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生命教育:爱心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集锦
发布日期:2025-07-03 16:52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浏览次数:

   【1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耀】十二载践诺生命之约,如今再耀希望之路

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王耀中华骨髓库第19381例、山东省第1621例、济南市第190例、历城区第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3年就读大学期间的王耀曾主动走上校园献血车,毅然献出了400ml宝贵的血液,从此后,便开启了他坚持献血的生涯,截至目前,他累计捐献全血及血小板数十次,两度荣获国家无偿献血铜奖和银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与责任。由于长期坚持献血,他也成了血站的“常客”,随着对血液知识的深入了解,他开始参与成分献血,特别是血小板的捐献王耀手机24小时为血站保持畅通总是随叫随到。

2023年国庆期间,王耀在泉城广场的采集点主动登记留存了造血干细胞样本,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4年末,他接到了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面对这一消息,王耀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因为他知道,自己有机会再次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生的希望。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体检等环节,并定于2025年2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他说:“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患者,为他带去生的希望,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希望患者此劫过后,余生皆事顺遂。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19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凯】踏使命之旅,奏生命凯歌

虽出身平凡却心怀大爱,现就职于山东丽山大厦的员工马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卓越的工作表现,在单位屡获殊荣,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在生活中,他同样以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喜爱。这一次,他再次履行使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403例、山东省第1623例、济南市第191例、市中区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曾在2014年,山东省公安厅发起了“我为七一献热血”公益活动中,他首次参与了献血,之后,便将献血作为他践行使命的责任,成了这项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016年他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捐献志愿者。在业余时间,他还是红臂章义警队的队员,他积极参与义警队组织的普法宣传、关爱老人、护学助教、应急救援等各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2025年初,马凯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配合红十字会进行捐献前的各项检查,并在确认符合要求后,向单位进行了汇报。单位的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为他提供了全方位的协助和保障,确保捐献工作顺利进行。马凯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一个陌生的生命带去了生的希望和温暖的爱。

1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振福】血脉相连,用爱让人生再度春暖花开

就读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张振福,是一名性格开朗、乐于奉献的大学生。在学习上,他认真严谨,态度端正;在生活中,他谦和有礼,热心公益。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他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同学们共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成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被评为“优秀团员干部”。同时,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活动,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荫;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是张振福的座右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青团员,他积极地传递正能量:“或许有人会担心捐献对自身有伤害,我希望通过我的实际行动,能够消除大家的疑虑,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外周血液采集,安全可靠,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未来的日子,我也会积极宣传和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进来,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张振福说。

张振福的成功捐献不仅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突出典型,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更多人知道可以用再生的细胞挽救生命。他也光荣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428例、山东省第1628例、济南市第192例、济阳区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第19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康捐献事迹】以化学之名,续生命之歌

来自西子湖畔杭州的学子陈康,目前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陈康为一名血液病患儿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也光荣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510例、山东省第1635例、济南市第193例、历下区第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作为一名科研学生,他不仅用理性探寻科学的奥秘,也用勇气与爱心书写了一段温暖人心的大爱篇章。从十八岁在学校献血车献出第一袋全血开始,的人生轨迹便与医学科普和公益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记得当时父母在电话里的担忧穿透千山万水:医学院教授都说献血影响免疫力,你还在长身体为此,他收集了二十篇中外文献,用有机化学的思维绘制出血细胞代谢周期图,在年夜饭桌上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学术答辩。如今回望,正是这种用科学破除偏执的坚持,为今天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为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陈康的父母这次没有劝阻,在采集时,采血管如同生命之藤将陈康与千里之外的小生命相连。他似乎领悟到: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创造新物质,而生命的联结与传递能创造新的奇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