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废弃栏目>处室之窗
生命教育·爱心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集锦(3月份捐献榜)
发布日期:2025-07-08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浏览次数:

19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古振华点亮希望灯塔,再启生命通道

1998年出生古振华现就任职于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曾就读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荣获“优秀班干部”“优秀标兵”“优秀团员”等多项荣誉,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榜样。2019年,古振华亲身经历了医疗战线的艰辛与伟大。在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他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奈与哀伤。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更加珍惜生命,更激发了他以行动传递爱心的强烈愿望。

目前,古振华已累计献血11次,总献血量达4000毫升,用实际行动为无数生命点亮了希望的灯塔。2020年,他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顺利成为中华骨髓库19537例、山东省第1638例、济南市第194例、历下区第3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每一次奉献,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份勇敢担当。

 

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栾宇翔再创济南年龄最小造血干细胞捐献记录

栾宇翔这位年仅19岁10个月在校大学生1次全血32次血小板,总计献血33次,献血量12600毫升的献血数据,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也光荣的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579例、山东省第1645例、济南市第195例、钢城区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栾宇翔的公益之路始于家庭的熏陶。从小跟随母亲参与帮扶留守儿童、关爱敬老院长者等公益活动,他早早埋下奉献的种子。2023年5月10日,刚满18周岁的栾宇翔直奔济南槐荫区和谐广场献血车,在疫情后血库告急的特殊时期,用人生第一次献血完成成年礼。回忆初次献血,他坦言虽心怀忐忑,但更知生命可贵。两年间,他累计献血33次(全血1次、血小板32次),相当于将全身血液更换3次,荣获"山东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称号。

2024年4月27日,栾宇翔在献血时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仅8个月后便传来配型成功的消息。面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更需勇气的决定,他没有丝毫犹豫:能救人一命,是我的荣幸。既然我是那万一中的希望,那我就一定要完成这场生命的接力。”终于,在经历严格体检和动员剂注射后,他顺利完成捐献,成为目前济南市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跨越时空的生命馈赠,让患者家庭重燃希望。

1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季炜医者仁心润无声,生命之火再燎原

从医生到健康供者,季炜从病历的记录者变成了病历中的“主角”,白大褂袖口与住院腕带的奇妙重叠,让季炜完成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身份转换,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592例、山东省第1650例、济南市第196例、历下区第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本科课堂上,季炜首次了解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项技术通过将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其造血和免疫系统,能够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MDS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重度再障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开启“重生之门”。

2020年,在北京读博的季炜主动咨询并签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书。2024年季炜入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在手术台上的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北京管理中心的电话,当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高度吻合时,他毫不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捐献。红十字会各方的无缝衔接下,季炜顺利通过了高分辨率配型和体检。注射动员剂后,季炜体内千千万万的造血干细胞击鼓鸣金、陈兵列阵,穿过血窦,浩浩荡荡地向外周血进发。当静脉通道顺利建立,采集分离机器启动,造血干细胞大军搭乘着采集袋,到达患者体内,生根发芽,重建生命。

季玮说,作为一名医生,我曾无数次为患者抢夺生机,但这一次,我的血液本身成为了治愈的良药,医学在此刻有了更深的注解——医学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生命的共享。愿我的细胞能助他(她)重拾生活的炽热,更盼望唤起更多的善意。

1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彪白衣为甲热血为灯,大爱无声生命永续

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科的护士刘彪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713例、山东省第1653例、济南市第197例、天桥区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0年,刘彪正式参加工作,成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病区护士。因所在科室的特殊性,他深知生命的可贵和不易,经常参加献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24年2月,医院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活动中,刘彪主动采集血样,希望能将生命的希望传递给素未谋面的患者,帮助他们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今年2月中旬,刘彪与血液病患者配型高度吻合,他立即表示愿意捐献。茫茫人海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配型成功是绝处逢生的希望。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名医护人员的本能,更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当他把决定分享给父母,父母也都支持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他说:“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极低,从初配成功到体检到高分辨配型检测,每一次配对成功,都是生命的奇迹!”

3月下旬,刘彪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他的善举,也向社会传递了大爱无疆的精神。愿有更多的人加入这场生命接力,用一份爱,托起另一个生命的未来。

19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以青春热血,书写生命接力的奇迹

3月下旬,27岁的刘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命接力。他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光荣地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9720例、山东省第1657例、济南市第198例、高新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继2012年济南市第8例捐献者孙绪虎、2017年济南市第40例捐献者郭金松、2024年济南市第157例捐献者胡明奇后,中国重汽集团实现的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的善举如同一束耀眼的光,在中国重汽传承着大爱的火种,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国企担当。

来自云南宣威的青年,血液里流淌着乌蒙山的赤诚。自幼聆听老党员爷爷讲述红色故事的他,将"做些对别人有用的事"刻进生命信条。从18岁首献热血,到9次挽袖累计献血3500毫升;从用奖学金帮扶孤老,到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刘欢用十年时光铺就这条大爱之路。

“入库志愿者就像夜空中的星辰,不知哪颗会点亮别人的生命。”工作人员的话让他印象深刻,“那时我常常仰望星空,期待着能成为几十万分之一的生命微光。”

2025年2月,当初配成功的消息如宿命之音叩响生命之门,骤然划破漫长等待的沉寂,刘欢没有丝毫犹豫。面对父母的担忧,他展示出超越年龄的担当:"能成为几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是生命对我的馈赠。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温暖、正直、善良、真诚的人。万分荣幸,命运赋予我这次奉献爱心的宝贵机会,生命的意义何其厚重,我必将全力以赴。"从初次配型到成功捐献,刘欢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

尽管家人因距离无法陪伴,但刘欢并不孤单。济南市红十字会带来专业的指导与贴心的关怀,中国重汽集团积极行动,志愿服务团队全程悉心相伴。从办理手续到各项检查,从饮食起居到心理疏导,志愿者们用满满的热忱与关爱,成为他此次爱心之行最温暖有力的依靠。

刘欢在致受捐者的信中写道:“在这个木棉花开的季节,我想对未曾谋面的亲人说:愿我的细胞于你血液中,绽放出盎然春意,更愿善意绵延,继续书写生命接力的一个个奇迹!”这个将热血注入陌生人生命的青年,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海拔——当机械的齿轮与生命的脉搏同频,冰冷的钢铁亦可绽放最温暖的人性之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