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济南市红十字会、济南广播电视台第十三季“博爱泉城·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行动第四站,走进钢城区、莱芜区4名学子家中,探访他们在逆境中拼搏进取、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市红十字会市管干部、二级调研员苏周德,中华志愿者协会山东(济南)代表处副主任、市红十字会监事李克利,钢城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静,莱芜区红十字会二级调研员(主持工作)孙式奎,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红十字会相关负责同志及部分红十字志愿者参加活动。
学习上,她品学兼优,是老师们公认的“好苗子”;活动中,她心系集体,是同学们信服的好伙伴。她代表莱芜区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莱芜区的小李同学就是无数家长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优异成绩的背后,却是十余年的坚强拼搏。小李家中有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妹妹,奶奶前些年经历了癌症手术,花费巨大,爷爷年老体弱,爸爸几年前腰椎骨折无法干重活累活,全家只靠父母打零工贴补家用,省吃俭用勉强过日子。小李说,上大学一直是她的梦想,今年有幸被北京师范大学理科试验班录取,可学费却让这个要强的孩子范了难,高考结束后,她就马上去做家教挣钱。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送来5000元助学金,解了小李上大学的燃眉之急。小李感激地表示,去了北京读书,我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天空,一定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钢城区小茜的母亲身体不好,无法高强度劳动,全家仅靠父亲务农为生,每年的收成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家庭还要承担孩子教育、老人赡养费用以及其他各种开销,经济压力大。但小茜从小非常懂事又坚强,一边帮助父母打理家务,一边刻苦读书,今年成功考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班牙语专业,梦想通过小语种学习彻底改善家庭生活。
钢城区的小龙母亲早逝,父亲长年在外务工,自幼与爷爷奶奶生活,没过几年因爷爷生病离世,奶奶没有经济收入,成了低保户,幸亏有姑姑姑父帮助才能勉强继续学业。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这个坚强的大男孩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期许,刻苦学习之余,还自学了吉他,每到遇到困难时就用音乐来调解心情。今年他顺利考入德州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希望可以用知识改变家庭命运。
莱芜区的小刘家庭是低保户,父亲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家庭仅靠低保和务农维持生活。小刘从来没有抱怨过家庭生活的艰难,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帮母亲照顾父亲、料理家务,今年他以580分的成绩被北京工商大学创新书院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全家人都很高兴。小刘说,国家给了我们家太多的帮助,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国家。
苏周德详细询问受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他们顺利考上大学表示祝贺,并送去助学金,勉励他们要继续努力,在大学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更大的作为。
“博爱泉城·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是2013年由济南市红十字会与济南广播电视台“热心姊妹花”栏目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为家庭特别困难或因突发意外事件导致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筹集当年入学学费,并通过济南电视台弘扬他们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面向未来勇攀高峰的积极态度。2025年,济南市红十字会持续拓展互联网筹资模式,凝聚更多社会人道资源,筹集“博爱泉城·助青春圆梦大学”专项助学金60万元,资助济南市及甘肃临夏、重庆武隆、西藏白朗等对口帮扶地区的120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截至今年,济南市红十字会已投入340万元,资助695名困难家庭优秀学子进入大学,其中315名受资助的大学生已大学毕业,继续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人生征程,真正实现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爱心服务社会的理想。
经过十三年的精心打造,“博爱泉城·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项目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泉城百姓称赞、媒体高度关注、困难家庭学生受益的知名品牌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市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有力营造了“关注困难群众,奉献泉城大爱”的泉城新风尚,热心姊妹花栏目“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的品牌形象也成为泉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扫描下方腾讯公益二维码,即可为助学行动奉献爱心——指尖公益,一触即达。
如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有意深度参与该助学行动,可电话咨询济南市红十字会 0531-87081582。
济南市红十字会邀您一起关注困难学子,为青春助力,为梦想加油!